農村土地煥新顏——新疆農村土地整理調查

農村土地煥新顏 ——新疆農村土地整理調查

我區農村土地整理在“田成方、路成網、渠相通、林成行”總目標指導下,大地煥新顏,優質糧油基地、各類種養基地,集中連片,亦農亦景。

8月初二手廚具收購,記者赴吐魯番市、塔城地區、阿勒泰地區的部分鄉村,深入到田間地頭和農民傢中,探訪我區土地整理的經驗。

采訪中記者欣喜地發現,在政府牽頭組織、各部門協同作戰、農民自願前提下,我區各地土地整理項目區正在健康茁壯成長,已孕育出越來越多喜人的“金娃娃”。

據悉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區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950萬畝,投入資金總額110億元。2016年和2017年安排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82.16萬畝,預算資金8.3億元。

在土地整理過程中,全區各地不斷深入探索實踐,開拓著新天地,收獲巨大。

高標準農田豐收不靠天

“現在種地可省事瞭,機井和管道分佈在田間。豐收不再靠天瞭。”塔城市博孜達克農場拜格托別村村民馬金山說。

馬金山的耕田是博孜達克農場實施861.99公頃土地整理項目區的一部分。2014年以來,自治區投資1873.72萬元,通過對博孜達克農場項目區田、水、路、林、村綜合整治,不僅改善瞭農田基礎設施,還直接提高瞭糧食產量,並新增耕地面積28.39公頃。

“一畝麥子產量比過去高瞭100多公斤。”拜格托別村村民馬占海說。

這個50多歲臉色黝黑的漢子,承包田加上轉包田,共種瞭160畝地,去年僅種地純收入就達到10萬多元。

“知道土地整理嗎?”

“咋不知道!”

“有什麼好處?”台中二手廚具收購

馬占山嘿嘿笑著說:“好處多瞭,你看這路,原先是泥巴路,現在處處是砂石路;你看這水渠,過去是土渠老跑水,現在是水泥U型渠;過去澆地大水漫灌,費水費時費工,現在滴灌,方便又省水!現在我們村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好瞭,豐收不靠天,像我這樣種小麥的農戶,160畝地一年也工作不瞭多長時間,平時在傢搞養殖,我去年賣瞭6頭牛,掙瞭4.8萬元。”

據瞭解,在博孜達克農場土地整理項目區,該項目受益戶數203戶,受益人口570人,項目區小麥每畝增產80公斤至120公斤,玉米每畝增產220公斤至340公斤。

“隻有在高標準基本農田上,我們農業的新技術、新裝備、新服務才能更好地落地。良種、良法,隻有在良田上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。”塔城市博孜達克農場副場長魯建龍說。

他說,如今麥田裡鋪設瞭滴灌,種地省時省力不說,肥料和水的利用率也分別提高瞭50%、30%,畝平均收益提高200元—300元左右,項目區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。在高標準的農田上,才能建成各種各樣特色農業、高效農業的“示范田”,整理後的土地也為農民們帶來瞭無限“錢”景,土地整理真正是一項惠民工程。

田成方、路成網、渠相通、林成行,隨著我區基本農田的整理,一塊塊“三跑田”變成瞭“三保田”,不僅大大提高瞭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,也讓更多的勞動力走出瞭田地。

田成方種地省時又省力

正午的陽光照在佈爾津縣窩依莫克鎮加勒格孜塔勒村村民沙依蘭·斯拉木加爾身上,也照在他身後望不到邊際剛剛成熟的打瓜地裡。

“土地整理後,和以前種地比有什麼變化?”

58歲的沙依蘭·斯拉木加爾,面對記者的提問應答如流:“變化太大瞭,關鍵是把人解放出來瞭。以前去田間是‘泥土路’,現在田間地頭是‘砂石路’,地裡鋪設瞭滴灌,閥門一開就可以灌溉瞭。”

加勒格孜塔勒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恰力哈爾·阿那什接過話茬說:“現在村裡種地省工、省力、省時,現在村裡種地的人少瞭,外出打工的村民卻多瞭。如今,通過土地整理,村集體增加瞭130畝耕地,按一畝地300元承包費算,僅耕地這一項村集體年收入就是3.9萬元。”

沙依蘭·斯拉木加爾一傢是加勒格孜塔勒村土地整理中受益的村民之一。

據瞭解,加勒格孜塔勒村地處佈爾津縣城北部低山丘陵區與平原區交界處,自從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後,極大改善瞭項目所在地農田水利基礎設施,形成高標準、高質量的穩產、高產標準田,提高瞭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,保障瞭當地農民增產增收,改善瞭農民的生活、生產條件,取得瞭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
“依托土地整理,新增耕地面積57.04公頃,從該項目已投入使用兩年來測算,目前項目區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瞭759元。”佈爾津縣國土資源局土地儲備整治交易中心主任楊忠義自豪地說,土地整理促進瞭耕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,過去低價都沒人承包的耕地,現在有瞭好的平臺,自然引來瞭“金鳳凰”。

楊忠義說,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,穩步提高耕地質量是基本手段,也是重要手段。整治後,基本農田將平均提高一個等級,農作物的產量自然提高不少。

經過十多年的發展,全疆土地整理讓更多的農民走上致富路。“政府主導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主體、國土搭臺、部門參與、統籌規劃、整合資金”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,並且取得瞭顯著成效。

台中中古餐飲設備回收渠相通葡萄產量翻瞭番

土地整理,給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呂宗村也帶來瞭巨大變化,寶庫,源於腳下的土地。

站在枝繁葉茂、果實累累的標準化葡萄園基地,呂宗村村委會主任依克木·艾爾肯向記者描述瞭一幕貧瘠土地變良田的生動圖景——項目區總面積918.97公頃,建設規模718.67公頃,新增耕地13公頃,新增耕地率1.81%。對3500人的傳統農業村來說,這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“田埂沒瞭,明渠被地下管道代替瞭,一畝地起碼多出瞭二分多地,這樣算下來能增加不少耕地呢!”在田埂上走瞭幾十年的呂宗村村民圖爾迪·吾守爾感慨地說,“讓村民更高興的是土地整理後,葡萄園鋪上滴灌更節水瞭。以前,一畝葡萄園灌溉要用30元—35元的水費,如今省瞭一半。”

眾所周知,葡萄早已是吐魯番農業的支柱產業。人多地少的吐魯番,葡萄田裡縱橫交錯著一條條田埂,不僅浪費瞭土地,還降低瞭利用率。一般情況下,每畝沙土地的葡萄園,年需用水約1500立方米至2000立方米,黏土地的用水量也在1000立方米以上。

吐魯番市高昌區國土局黨組成員、規劃院黨支部書記趙新峰說,土地不平,大水漫灌,這種傳統經營模式,占用資源多,配套成本高。目前,當地大部分農民已不再僅靠種地增收瞭,這為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提供瞭基礎。

基於此背景,吐魯番以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為載體,努力探索耕地保護新機制,通過對田、水、路、林、村綜合整治,有效增加瞭耕地面積,提高瞭耕地質量綜合生產能力,保障村民增收。

“田成方、路成網、渠相通的夢想,經過土地整理,今天我們終於實現瞭。”看著一眼望不到邊的標準化葡萄園,61歲的圖爾迪·吾守爾感慨地說。

“感謝土地整理。沒有土地整理,我傢10畝葡萄園畝產永遠不可能達到4噸。”呂宗村48歲村民艾比佈·玉素甫說,以前投入多收入少,現在卻是投入少收入多,過去一畝地能產兩噸葡萄都能引來無數村民的羨慕,如今大不一樣瞭。

“我傢6口人,兒子兒媳在外打工,老伴在傢看孫子,我管理葡萄園,去年賣葡萄就收入瞭8.4萬元。”村民阿不來提·托合提也樂呵呵地說。

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呂宗村連片的葡萄地延綿數公裡,眼下,正是葡萄成熟的季節,今年經過土地平整,土質得到瞭提升,用水矛盾得到瞭緩解,村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。

趙新峰對記者說:“整理前,項目區年人均農業收入8600元,整理後,項目區年人均農業收入1.07萬元,增加瞭2100元,全村3500人受益。他說,光保有耕地數量還不夠,關鍵是在此基礎上提高耕地質量,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組織方式,釋放出更多生產力,促進糧食增產、農民增收。

?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一川抽水肥清理行|台中抽水肥|台中市抽水肥|台中抽水肥推薦|台中抽水肥價格|台中水肥清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k670k8i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